2022年1月5日,“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与管理实践丛书”新书发布会暨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圆桌论坛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媒体中心隆重举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郭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长安汽车公司产品CEO、高级总工程师吴礼军等领导及嘉宾一起出席了此次会议。
共同编写汽车行业权威丛书 助力中国品牌研发能力提升
据介绍,“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与管理实践丛书”得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深度指导,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长安汽车牵头组织了400余人进行深度编写,包括自主汽车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知名高校知名学者和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头人等。该丛书是自主汽车产品开发工程理论沉淀与实际经验的结合,跨越了工程与学术界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目前该套丛书首期4卷本已经出版,它们分别是《汽车整车设计与产品开发》《汽车性能集成开发》《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开发与验证》《乘用车汽油机开发技术》。
对于“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与管理实践丛书”的发布,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郭锐表示,面对这样一套厚重的图书,机工社也深感责任重大,在编辑、出版等各环节全力保障质量,期望为行业提供一套精品力作。这套凝聚众人心血的著作,必定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能力提升提供帮助,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及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做出贡献。
由于疫情防控未能现场参会的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丛书编委王俊,通过视频对发布会的召开给予祝贺。在致辞中他表示,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给中国的汽车自主研发企业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同行们提供参考,这也是长安汽车作为国内研发实力领先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同更多同行们探讨、研究。同时他还发出呼吁,期待长安汽车能同汽车行业专家、汽车研发制造的同行一起,在发展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沉淀知识,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为我国早日成为汽车强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持续深耕自主研发技术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书发布会结束后,张旭明副秘书长、徐向阳教授、吴礼军总工程师在内的多位领导和嘉宾,以“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进步很快,已经度过了逆向开发,进入了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正向开发阶段。不过在自主研发体系搭建方面,目前自主企业受存量人才转型升级的驱动,有必要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沉淀。
作为本次丛书的主创单位,长安汽车已具备了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事实上,研发领域多方面领先成就的取得,不止源自研发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以董事长朱华荣为核心的长安汽车管理团队、核心技术团队等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高度重视。
据悉,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1986年进入长安汽车后曾长期扎根一线从事科研工作,依靠自身的实力从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长安汽车、乃至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领域的带头人。多年来,以他为核心的长安汽车管理团队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持续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领域,十一五至今已投入超过1100亿元;先后在中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美国、英国建立起“六国九地”全球协调研发体系,研发实力连续五届十年行业第一;开发了研发流程、平台开发流程、新技术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和测试流程体系五大流程体系;实现了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的转变,从结构开发到性能开发的战略转变,也正在向品质开发、体验开发转变。近两年更是深入推进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掌握643项智能低碳技术; 加强“芯器图核云网天”技术储备,推出一系列经典产品等。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我为主、开放创新”的具有长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长安汽车也努力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人才,贡献长安力量。预计到2025年,长安汽车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将达到50%;将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相信对于核心技术的培养掌握,对于自主创新的鼓励实践,对于行业研发人才的重视培养等,都将为处于“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4.0阶段的长安汽车,更好推进“新汽车 新生态”企业战略,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助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企业尤其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又不断超越自我,正成为一道严苛的考题。此次“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技术与管理实践丛书”的发布,无异于为仍在求索的中国品牌送来了一场“及时雨”。相信,通过学习借鉴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研发实力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在自主创新及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进步,进而为推动民族汽车工业的持续向上,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积极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