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跑汽车在线 > 焦点 > 正文

连续6年亏损,研发人员缩减近半,“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还能“从容”吗?

证券之星   许一诺   2023-09-07 12:48   阅读量:12272   

“AI四小龙”的差距正在逐渐放大。

9月5日,“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带着智能座舱大模型出现在德国慕尼黑车展。前一天,同为“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公司董事长周曦在重庆的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发表自己对AI大模型的看法。

他表示:“人类与AI真正协作时,AI应成为人的帮手,而不是替代人。”

就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大火的AI大模型暂时还无法帮上云从科技太多的忙。

今年以来,云从科技对AI大模型赛道出手频频。5月,云从科技在广州南沙发布其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从容”;7月,云从科技拟募资不超过36.352亿元用于“行业精灵”大模型项目的研发。

但几天前,首批通过备案的AI大模型名单公布,暂未见到“从容”身影。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招股书及财报数据发现,云从科技的研发人员在逐年缩减。2020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为997人,到2023年上半年则下降至522人,减少超400人。研发费用也相应走低,2023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2.61%。

以AI起家的云从科技,为何会起大早却赶个晚集?

起大早却赶晚集

作为科技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相比2011年创办的旷视科技、2012年成立的依图科技和2014年创办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虽成立较晚,但一度被市场视为场景化落地比较成功的AI公司,并在2020年12月就开始冲击IPO。

直到2022年5月,云从科技在科创板上市。

同样被反超的还有公司产品进度。今年4月,商汤发布AI大模型“日日新”,云从科技则在5月才发布AI大模型“从容”。

8月31日,国内首批大模型开放名单中,同为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已榜上有名,云从科技则在8月21日发布从容1.5版本后并无太多水花。

2022年5月,云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37.5亿元,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升级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但最终,云从科技募集到的资金调整后总金额仅16.27亿元,比原计划相差21.23亿元。

今年7月,云从科技公告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36.352亿元,用于“行业精灵”大模型项目的研发。

不过云从科技在申报稿中表示,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行业客户智能化升级需求的持续延展,公司如何更高效地实现技术商业化应用和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之后上交所对该次募资进行了两轮问询,第一轮主要针对募捐项目、收入情况、持续经营能力、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融资规模、财务性投资6个方面情况进行问询。

第二轮问询则是主要针对“募集资金项目的商业化落地合理性、对于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利因素是否消除、营收情况”三大问题。

其中持续经营能力是在两次问询中相继被提及的问题。

而云从科技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订单出现进度不及预期、不同程度延期等现象,但2023年全年预计营收7亿,同比有所回升,不利因素逐步缓解。同时各类项目基本在正常执行中。”

云从科技除了“从容大模型”还拥有什么?

2023年4月,云从科技发布上市以来首份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对原有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持续升级,具有多款行业产品与“四梁”系列的平台产品(人工智能平台、数据与知识平台、智慧物联平台、展示与交互平台)。

尽管产品不少,但云从科技似乎从2020年11月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全球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后,亮眼的“爆品”少有。

想要与AI大模型这只“吞金兽”共舞,与首批进入AI大模型开放名单的公司相比,云从科技在人工智能的赛道逐渐时间紧迫,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资金压力。

而这次再融资仍存在不确定性,云从科技在公告中也表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尚需通过上交所审核,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做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最终能否通过上交所审核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及其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研发营收双缩水

作为一家靠AI技术起家的科技公司,云从科技的确渴望资金,这也从其近年来亏损数据和研发投入压缩中可见一斑。

从招股书及财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在逐渐缩减。2020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为997人,2022年年末为552人,2023年上半年则下降至522人。同时,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98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22.61%。

从营收来看,云从科技两大主营业务发展并不同步。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两大主营业务之一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同比增加20%,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却同比下降77%。上半年整体营收同比减少58.16%,近乎腰斩,公司在原因中解释,主要由于2022年订单量储备不足。

对于今年大火的AI大模型,此前一名AI赛道投资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能否盈利?何时盈利?这是投资人共同关注的关键问题。”

从盈利角度来看,云从科技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从完整财年来看已连续6年亏损。上市前,公司招股书显示2017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亿,2018年亏损1.8亿元,2019年亏损18亿元,2020年亏损8.12亿元,2021年亏损6.3亿元,2022年亏损8.6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达3亿元。

大模型热度散去后,资本也逐渐冷静,盈利压力开始在股价上有所体现。以云从科技9月6日最新收盘价15.45元/股,较今年股价高点4月7日收盘价42元/股计算,公司市值蒸发约280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黄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伴随大模型的开放,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盈利。如果大模型不能盈利,会慢慢把一些资金力量弱的企业熬垮,慢慢有企业退出大模型之争,最后留下一两家通用大模型的企业,以及若干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的企业生存下来。”

9月5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云从科技工作人员询问大模型最新进展及规划,对方并未正面回应。

不过,云从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曦在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提到其对AI大模型的观点:“AI大模型对千行百业的改变,主要可以从内容和交互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而云从科技不久前发布的半年报中提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从容大模型算法”已通过安全评估申报,目前正处于备案审核阶段。作为AI平台型企业,公司将继续坚持以 CWOS 为技术底座,生产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

AI大模型来势汹汹,各行各业正紧追不舍,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扭亏为盈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既是云从科技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科技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资讯
  • 试驾2022款长安逸动PLUS试驾2022款长安逸动PLU
  • 首款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海豹开启预售,预售价格21.28万元起首款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
  • 特斯拉第三大个人股东呼吁回购150亿美元股票特斯拉第三大个人股东呼吁回购
  • 斯柯达与Etnetera成立合资企业,专攻电动汽车软件领域斯柯达与Etnetera成立
  • 阻击奥密克戎 天津开启全员核酸检测阻击奥密克戎 天津开启全员核
  • AITO问界M5发布15天后我们知道了它的成功密码AITO问界M5发布15天后